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临淄信息港 > 热点资讯 > 教育招考 >  品牌活动 | 临淄区小学数学教师暑期读书活动纪实2

品牌活动 | 临淄区小学数学教师暑期读书活动纪实2

发表时间:2018-09-19 21:54:54  来源:临淄信息港  浏览:次   【】【】【
暑假期间,在临淄区教研室的引领下,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制定了详实的暑期读书计划,采用个人阅读、论坛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暑期读书活动。本期让我们走进实验小学的团队,看一看他们的阅读成果吧!

 暑假期间,在临淄区教研室的引领下,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制定了详实的暑期读书计划,采用个人阅读、论坛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暑期读书活动。本期让我们走进实验小学的团队,看一看他们的阅读成果吧!

按照教研室的假期读书学习安排,实验小学数学组教师认真开展“新基础教育”专著读书、研讨活动,放假前进行了读书动员,发放了阅读专著,建立了微信交流群。两个周的时间里,在教研员张文超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利用微信群开展专题研讨,大家深入的思考并展开热烈地讨论,对数学教学中的困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们带着问题读书,围绕着怎样提升育人价值、如何实现结构关联和重心下移等专题,深入阅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和《数学指导纲要》,每周撰写一篇读书总结反思,大家争相共享、学习提高。以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对“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增强了对具体问题的实操能力,老师们“充电”满满,期盼新学期的启航!

破茧成蝶 书中品味成长

杨星星

经历书海遨游,暑假自我充电让我在书本中找到了成长的圣经,作为一名新基础实验教师,我在假期放下孩子,埋头苦读“新基础教育”专著,对动态生成理论有了更深地理解。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师,“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问题意识这种教育中最值得重视的观念却被忽视,不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且养成了学生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这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

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的数学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缺憾。因此,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当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通过深入地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中完全根据预定安排组织教学,只求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数学教师需要在这个“还”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基础教育”的几年实验中,学生已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从静听的模式中走出来,呈现出活的状态。

面对逐渐“活”起来的课堂,而对学生承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生成的非预期性信息,有些教师则采取了回避或者很难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使得学生产生的创新火花不能被引燃,非预期性信息中隐藏的生命活力被遏制,使课堂中出现的“有效资源”无法达到“动态生成”。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教教学观念在教师头脑中的长期积累,使教师失去了对这些有效资源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为此,“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捕捉有意义的、可再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指导,呈现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课堂,成为教学过程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

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我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开放性原则。

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是教师需要从封闭的探制式教学向开放教学转换。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学生开放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实现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

2.互动性原则。

动态生成过程是在教学的“互动”中形成的。这里的“互动”不仅指学生与学生,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活动。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

3.思维提升原则。

学生思维水平层次的提升是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发学生思维上的不平衡,从而让学生主动重建知识结构,生成新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执教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从左到右的次序计算,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也确实采用了这种方法,一次课堂练习中出示“3+4+1”时有一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算理,即“4+1=5,5+3=8”,当时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连加的算式,是否有必要在这给予回应,于是我采取了冷处理,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课后与这名同学交流,他认为“4+1”得5后与其他数相加算起来比较方便。”听到他的回答我后悔不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书中的体会会变成源源不断的营养滋润我的教学生涯,读书,成长,永恒。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杨晓平

通过读书,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感悟,新的定位,新的意义,在教学中除了教授知识、方法,还要看到大写的人,要心存对生命的尊重、珍惜和敬畏。在教育中实施自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直面传统强化价值,传承中华文化孕育生命自觉。班级的综合活动要与传统节日、社会节日、人文节日相结合,而这些节日活动联系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统合活动还要与自然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因为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与人是一个最大的生命共生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把学科教学放到“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大背景下进行,我们的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观,教育观。万物生命同体,生命与自然融通,而二十四节气又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春生、夏长、秋实、冬藏,蕴藏着学校教育智慧和规律,可以把它们当作整合学校综合活动最适宜的框架,因为生命的成长节律与学校生活的起承转合的节律是相契合的,作为班主任,平时除了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利用二十四节气对学生进行自然人文的教育,配合咏唱、背诵诗词的活动使得中华文化伟大的遗产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迹,让它存活在学生的心中。综合活动不但要让学生了解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还要有和自然沟通的诗修能力,渐渐产生与自然心心相通的能力。

通过学习《“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也激活了我的教育理想,激励了我的教育信念,点燃了我的教育热情,它如一股清泉洗涤了我的教育杂念,如一盏明灯指明了我的教育方向。


育人价值再认识

张国华

新基础教育的系列著作中,都把育人价值放在了首要地位。不仅在著作中,在专家们到校指导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把育人价值放到了第一位。

叶澜教授提出,新基础教育和所有社会变革一样,是从价值审视与思考开始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一天,我们都是带着价值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以价值观开始新的一天,又以价值观结束这一天。我们的每个一行为,每一句话无一不是价值观的外在形式。学习数的认识时,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数的产生与发展,理解符号表达的含义,理解符号对人类文化的价值,这是一种基于符号化思想的价值观。学习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处理信息,梳理和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这是一种基于信息处理能力和建模能力的价值观。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价值时,我们就会认识到:知识是儿童的知识,探究是儿童的探究。从儿童立场出发,就会理解儿童在学习遇到困难,就会发现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就会去寻找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儿童的立场是教育价值观建构的核心坐标,这是以人为本观念在教育中的体现。每当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去寻找价值观是否发生偏向,以价值观去衡量教学设计,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等是否存在问题,也就能够找到改进教学的方向和方法。

责任编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