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导致事故频发?这些隐藏驾驶风险你可能没想到
导语
对许多人来说,开车早已是件“得心应手”的事,但你知道吗?看似熟悉的道路,却隐藏着许多不易察觉的风险。近期,发起了一项调研,涵盖道路安全、车主体验和智能驾驶等9个问题,收到超过13,000份反馈。
今天,我们结合这次调研中与道路安全相关的反馈数据,从精算师的角度,来聊一聊道路行驶中哪些不易察觉但又切实存在的风险,让你避开事故雷区,学会用简单实用的方式守护出行!
一
道路风险并非偶然
车险,简单来说,是我们在“万一”发生时帮助补偿损失的工具,但所谓的“万一”真的只是偶然吗?事实上,道路风险并非完全随机事件,而是与驾驶习惯、车辆性能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就像下图所展示的,从驾驶技术到天气变化、道路条件,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但有趣的是,许多司机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但这种盲目的乐观常常忽略了细节中的隐患,这些细节恰恰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源。
图1:事故底层原因拆解“人”、“环境”和“车”三个层面
二
事故类型拆解:
外部因素如何引发意外?
为了深入了解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调研询问了13000+名受访者过去12个月发生事故(如有)的真实原因,以此来寻找“意外”背后的规律。调研数据显示,约40%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交通事故,其中因对方违规导致的事故占比最高,达到31%;因道路(如路面障碍、停车位狭窄)或天气原因(如大雨、大雾、积雪)导致的事故占比合计40%,因受访者注意力分散或驾驶经验不足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26%。
图2:过去12个月行驶过程中发生道路事故的原因,占比受访者
约40%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行驶过程中发生过道路事故
这些数据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每种事故背后值得注意的细节:
1
别以为“我很守规矩”就万事大吉
对方违规行为占比事故原因的最大比例,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自身遵守交规,也可能因为他人的随意行为而“躺枪”。比如,电动车闯红灯、停靠车辆突然开门等情况让人防不胜防。即使全责在对方,基于人道主义原则,你可能仍需分担部分责任。所以开车时有必要给自己留点“安全空间”。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起步或转弯时多观察四周,尤其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保持耐心,能帮你应对突发状况,减少不必要的糟心和麻烦。
2
天气变脸,风险相随
开车遇上坏天气,许多人觉得路面湿滑“慢点开”就够了,但真相是,风险远不止路面湿滑这么简单。视线模糊、路面积水,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变成意外的“导火索”。慢行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首先,不要低估保持车距的重要性。一方面,湿滑路面上的刹车距离可能是干燥路面的2到5倍。另一方面,如果跟车太近,前车突然刹车时溅起的水花会遮挡视线,使你反应不及时。控制车速、保持足够的车距,同时减少急刹和变道,为突发情况预留反应空间。
● 其次,积水路段的风险常常被忽略。雨天行驶时,尽量选择中间车道,因为两侧车道通常更低,容易积水,轮胎压过可能会短暂失去抓地力;而深积水更危险,轮胎可能完全浮在水面上,导致车辆像“打水漂”一样失控。所以,看到积水时,一定要减速慢行,必要时绕行。
● 此外,雨天模糊的视线常常让驾驶变得更难。后视镜上的雨水、挡风玻璃的雾气,这些细节都会影响雨天驾驶安全:如果你的车配备后视镜加热功能,记得在雨天开启,快速消除雨水遮挡。没有加热功能的,可以使用驱水喷剂,效果同样显著;挡风玻璃起雾是另一个常见问题,打开除雾模式或空调,并调低温度,可以有效减少车内外温差,避免雾气的产生。同时,雨天不仅会让司机视线受阻,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视线也会因雨伞遮挡而变差。经过交叉路口时,一定要减速避让,必要时可以轻鸣喇叭或交替远近光灯,提醒对方注意。
对比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事故类型,调研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因天气原因导致的事故比例低于燃油车约10个百分点。当然,这一差异受到新能源汽车地区分布、车主年龄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但也能反映出新能源车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优势在雨天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电机的动力输出更平稳,不易因湿滑路面而打滑失控;辅助制动和车道保持系统等,能够在雨雾等极端天气中降低事故概率。换句话说,新能源车的“聪明”和“稳重”可能让它们能够很好的适应复杂的天气条件,为车主保驾护航。
图3:对比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发生道路事故的原因,占比各类受访者
新能源车因天气原因导致的事故比例显著低于燃油车
3
路面暗藏玄机:道路或周边风险使安全打折
停车位太窄?道路上的障碍物?你可能觉得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问题”,但数据显示,道路和周边外部原因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21%,这些“小细节”有时会让人措手不及。比如,狭窄的停车位,稍不注意就可能和旁边的车亲密接触;路上的障碍物,比如坑洼或者大石块,让人难以察觉。解决其实不难,停车尽量挑选宽敞的位置,别怕多走两步,多人同行记得让朋友下车指挥;开车过程中保持观察力全开,注意路面的每一个细节。
三
注意力分散:
隐藏在驾驶过程中的最大风险
我们常听到“人是最大的变量”,驾驶行为也不例外。除了天气、道路等外部因素外,调研中有16%的交通事故是由于注意力分散造成的,而它往往是最容易被低估的风险。平安产险真实的理赔大数据分析显示,因注意力分散导致的道路事故,损失程度要比常规事故高30%。原因很好理解:事故发生时,驾驶员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有效避险,如减速、躲避障碍或防止二次碰撞,因此碰撞强度更大,车辆受损、人员伤亡的风险更高。它虽然看起来不如外部因素那么危险、频繁,却是真正的隐藏杀手。想要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不只是要手不离方向盘,更要“心不离驾驶”。
图4:因注意力分散导致的道路事故,损失程度较常规事故高30%
哪些分心行为最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呢?调研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触摸使用手机通话、浏览文字会显著增加道路风险,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车内吃喝、聊天、使用车内导航/空调/音乐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一些常见思维误区,促使大家明知故犯:
1
“我就看了一眼手机”是最危险的误解
触摸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完全脱离驾驶,哪怕只看手机两秒钟,相当于你在时速80 公里时盲开了45米——这是半个足球场的长度,足以酿成事故。
2
视线一直盯着前方就没事
当我们在聊天、车内吃喝时,大脑会在多个任务间切换,产生思维“空窗期”。这意味着,即使你眼睛盯着前方,也将察觉不到即将发生的危险。就算是使用蓝牙耳机,语音对话仍需要大脑0.5-1秒的处理时间,因此通话时分心并不是手持与否的问题,只因为“大脑同时干不了两件事”。
3
一切交给自动驾驶
很多司机听到“自动”就觉得万事大吉,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驾驶者的决策能力。如果路况复杂或系统识别失效,补救机会比你想象中少得多。因此,自动驾驶过程中最好保持注意力集中,给自己上双保险。
图5:受访者认为驾驶过程中加大事故风险的行为,占比受访者(多选)
受访者认为触摸使用手机通话及浏览文字最能增加道路事故风险,其次车内吃喝、聊天、使用车内导航/空调也是重要风险因子。
开车时,注意力就是生命线。提前调整好导航和空调设置,避免一切可能转移注意力的小动作,才能让路途更安全、更安心。
四
新车适应期:
事故为何更容易发生?
驾驶新车本是件令人兴奋的事,但大数据显示,驾驶新车的头几个月事故风险相对较高,新手司机出问题似乎大家都理解,但老司机也会翻车,原因为何?以下问题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驾驶经验,判断其原因所在。数据显示,有62%的受访者认为新手驾驶经验不足是新车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及时是老司机,也会因为对新车的尺寸体感不足、动力性能不熟悉、智能化功能不了解,导致新车事故高发。
图6:新车的头几个月事故风险相对较高的原因,占比受访者(多选)
结合前叙结果,因驾驶操作不熟练和经验不足占比6.8%,但实际比例可能更高,因为缺乏驾驶经验也会在面对一些天气、道路等外部因素时,有更高的事故发生率。同时,新能源车因驾驶操作不熟练和经验不足导致的事故比例高于燃油车约8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主中新手车主占比更高,同时新能源车的新型使用功能相对较多,操控使用方式与燃油车存在差异也是一个因素。因此即便是丰富燃油车驾驶经验的“老司机”,购买使用新能源车也应该认真熟悉了解车辆的性能和使用要求,谨慎行驶。
图7:对比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发生道路事故的原因,占比各类受访者
新能源车因操作不熟练、驾驶经验不足导致的事故比例显著低于燃油车
那么如何安全度过新车适应期呢?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
开新车前最好先“熟悉它”
在车辆较少的安全环境中熟悉车辆性能,特别是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了解其合理使用边界和适用场景,按照用户手册要求谨慎使用,同时使用时持续保持注意力。
2
缓慢适应动力
避免初次上路时猛踩油门和刹车,特别是新能源车,在开启动能回收或单踏板模式前,提前适应。
3
停车时小心注意
多人同行记得让小伙伴下车指挥,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别怕多走两步,挑选宽敞的位置停车。必要时在停车场或空旷区域反复练习倒车和侧方位停车,提升对新车尺寸的掌控能力。
五
写在最后:
每一条道路都需要专注与谨慎
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很多时候就是你觉得“应该没事”的习惯成了隐患。多注意天气、多观察路况、熟悉车辆的性能和功能、减少分心,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其实能大大降低事故的概率。毕竟,没有事故的每一天,才是我们出行最大的保障!
行驶中如遇事故,在平安好车主APP-首页-办理赔-非车险理赔页面,点击“我要报案”,即可完成在线理赔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理赔款将支付至申请人指定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