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中到二十九中,淄博这29所中学的来历你知道吗?
淄博第一中学
位于博山城西北两公里,系市属完全普通中学。它的前身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创办的鲁中公学。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6年9月,淄博联合中学在博山建校。
1948年,淄博联合中学更名为淄博中学。
1949年,淄博中学接收洗凡中学并入,1950年更名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3年,改称山东省博山第一中学,同年11月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55年,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2000年8月,淄博市政府决定:淄博一中与原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淄博一中。
(淄博二中毕业照)
学校1952年10月始建于博山区山头镇万松山,有3个初中班,133名初中生,14名教职工。
当时的校舍就是古庙一座,设备极为简陋,条件极差。1953年11月寄居原域城赵庄小学,校园占地20多亩,房屋280间,学校规模至1958年扩大到18个班,学生955名,教职工增至70余人。
1959年4月迁至源泉,与当时的淄博十一中合并,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是市属中学,始创于1952年,位于博山赵庄,后迁至博山源泉(即当时的博山区政府所在地)至今。该校占地4.5公顷,校舍总使用面积为8550平方米, 学校藏书10000余册。
(老三中篮球队)
原座落于博山西北隅的英雄路北首,1954年建校,原名博山第三中学,1953年并入山东省立淄川中学,1955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淄博第三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52840平米, 1993年将校园东隅一闲置洼地转让给淄博钢厂,现52000平米,折78市亩。1991年前,学校校门朝北,为白虎山25号;1991年校舍改造,新开西校门,门牌为英雄路34号。2000年8月,淄博市政府决定,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而现在的淄博第三中学,原名淄博铁路职工子弟中学,位于张店区商场东街17号,始建于1958年。2004年1月1日,学校由济南铁路局划归淄博市人民政府管理,2004年12月,经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三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3090平方米,建筑面积8233平方米,在校学生1100人,教职工120余人。
2016年8月,市委市政府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出发,作出决定:三中初中学生到柳泉中学学习;三中高中部和十七中逐步合并,并在西五路南首建新校。
座落在淄川淄城西门里,是一所具有深厚精神传统合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前身为始建于1929年(民国18年)的淄川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改建为山东省立淄川中学,195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1980年被淄博市教育局确定为市属重点中学,淄川县立初级中学建于1929年(民国18年),地址在淄城西门里路北(现四中南侧),是淄川县第一所中等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县中一直没有开学。只在1943年,伪县公署就县中校址改办过简1952年,在原淄川县立中学旧址上,建立山东省立淄川中学。1953年博山三中奉命并入该校。同年淄博第二速成师范停办;其校舍和部分校具亦有该校接管。
1955年改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前身为“耀南中学”,创建于1942年,是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马耀南烈士而成立的,是清河地委、清河行署领导下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
1942年8月10日招生,录取中学班2个,师范班1个,学生共140名。1945年春,学生并入"耀南公学"学习,学校暂时停办。
同年11月,学校在长山县焦桥复校,以后又多次转移,至1947年2月与渤海三中合并,校址在博兴县高庙李村。同年秋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解放区,学校北渡黄河,在利津县奉命停办。
1948年秋复校,校址由高庙李村迁至桓台邢家坡,改名为山东省渤海第三中学。
1950年改称山东省桓台中学。
1951年学校定居张店,改称山东省张店中学。
1955年设高中班,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并定为省重点中学。
1980年,山东省教育厅重新公布淄博五中为省重点中学。
位于周村区育才路2号,始建于1897年,其前身是英国传教士兴建的教会学校,原名“光被中学”。解放初收归国有,195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淄博第六中学”。是一所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普通中学。学校分文理部、艺术部和初中部。现有教职工400余人,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
淄博第七中学
原在周村韩家窝,是淄博矿务局子弟中学,1951年归市管理。
现在的淄博第七中学位于临淄区辛店南二路东首路南,始建于1952年秋,是原临淄中学。当时校址在辛店南二路中段路北,现临淄八中处。建有教室12间,206平方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均系砖木结构。
1954年3月,在今址另建新校称为临淄一中。18个教室,房屋54间,1970年临淄县从昌潍专区划归淄博市后,临淄一中改称淄博七中。学校经数次扩建和改造, 现已占地达1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从之初不足3000平方米,现达5万平方米。
座落在淄川区商家镇冶西村,建校于1958年6月,是淄川区属中学。
座落在淄川区罗村镇瓦村,创立于1956年5月 ,校舍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1998年因种种原因与淄博十中合并,原淄博九中的这片校舍开始荒废。2005年8月28日淄博市第九中学重新揭牌。
始建于1956年,座落在淄川区昆仑镇育新路15号,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占地75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米,藏书5万余册,师生近一千五百人。
(十一中旧址)
1957年秋始建于张店斜马路,1958年11月迁往索镇,1959年3月与博兴三中(今桓台一中)合并。1960年淄博专区在博山李家窑重建淄博十一中,1962年撤销。1965年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在张店共青团西路重建淄博十一中。1999年6月淄博十一中与淄博开发区实验中学合并,成为新的淄博十一中。
淄博十一中是市属重点中学,现座落于淄博高新区。学校现有6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6人。
淄博第十二中学,1956年建校,最初校址在八陡的张家林,1958年迁到石炭坞和平村。全称是“山东省淄博第十二中学”,建制为初级中学。1969年下放为博山区属中学,并开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依旧。1989年停招初中,为高级中学。1982年改校名为博山区第一中学。2002年博山区将全部区属高中合并,在原山东建材料工业学院的校址,组建博山区实验中学,博山一中整体并入。
座落在博山区石马镇,建校于1958年8月,区属中学。
建于1958年8月,位于龙泉镇龙三村,占地面积70余亩,在校教职工123人,本科学历67人,专科学历50人,中师学历6人,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区属中学。
座落在淄川区洪山镇,居般阳东路、湖南路交汇处,占地五十余亩。于1958年8月经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始建,2007年8月,淄川区人民政府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原淄博第十五中学初中部、原淄矿第二中学初中部、原洪山镇松龄中学合并组成新的区属初中学校,仍然沿用“山东省淄博第十五中学”校名。
学校自至二OO七年八月,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区属初中学校,现在学校有三十四个教学班,在校生一千六百多人,教职工一百五十多人,学校建筑面积达到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余平方米。
座落在淄川区双杨镇杨寨。1958年8月建校,区属中学。
1958年8月建于淄川区王村镇,时有12个初中班,学制3年,学生600余名,教师35人,1962年撤销。
新淄博第十七中学创建于1981年,地处张店城区中心,在张店区西五路十七中北街1号,东靠西五路小西湖绿化带、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南临市博物馆,西面是淄博市京剧院、淄博市歌舞剧院、淄博市五音戏剧院三个专业剧团,形成了独特浓厚的文化氛围。年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淄博艺术中学”,学校两牌共存。市属重点中学。
原在淄川般阳路66号,建于1958年8月,1978年撤销改为淄博师范学校,2000年8月淄博师范、淄博二师合并组建新的淄博师范学校。
现在的淄博第十八中学位于张店潘南西路18号,始建于1982年,占地88亩,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是一所年轻、规范、特色鲜明的市属重点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淄博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国家外专局批准的全市第一家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单位。
在周村凤阳路16号,1958建校,市属中学。2000年和淄博第六中学合并,现在为淄博六中北校区,设初中部。
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新村。1958年建校,1976年迁至太河乡新村,1998年6月,淄川区人民政府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原淄博第二十中学、淄博第二十六中学、淄博第十五中学合并,在原淄博第十五中学校址成立新的区属普通高中,仍然沿用“山东省淄博第十五中学” 校名。
二十中改为淄川区教师培训进修基地,二00五年又恢复淄博第二十中学,区属中学。
淄博第二十一中学座落在博山区南博山镇,1958年建校,区属中学。
淄博第二十二中学座落在张店区卫固镇,1958年建校,区属中学。
淄博第二十三中学座落在张店区北石桥,1958年建校,区属中学。
淄博第二十四中学座落在周村区张坊,1958年建校,区属中学。
淄博第二十五中学座落在张店区昌城,1959年建校,1962年撤销。
淄博第二十六中学座落在淄川区东坪镇小东坪村,1959年建校,区属中学。
淄博第二十七中学座落在临淄区金岭镇,1959年建校,1970年3月改为临淄五中。
淄博第二十八中学座落在临淄区边河乡,1959年建校,1970年3月改为临淄六中。
淄博第二十九中学座落在淄川区磁村镇,1959建校,1962年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