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生娃能治痛经?月经量少就是卵巢早衰?专家揭秘月经真相→
在某社交平台上
搜索“月经”的关键词
有高达19.2亿次的浏览
近900万次的讨论
其中
月经不调、月经推迟、月经量少
持续位居关注榜首
作为广大女性“最重要的亲戚”
大姨妈
在引发关注的同时
也常被贴上各种误解标签
对此
这次我们不用“多喝热水”敷衍
只用科学讲你关心的
广医三院妇产科门诊主任
为您带来专业解读
认识正常月经周期
-
初潮后的第一年,生殖系统未发育成熟,体内雌激素水平未趋于稳定,容易出现月经不规律的情况,属正常现象。
-
初潮后1~3年内,月经周期在21~45天之间都算正常的。
-
初潮3年以后,正常的月经周期是30±5天,行经的时间一般在7天左右。
▶育龄期女性若出现周期紊乱,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
月经异常的常见原因
1.排卵异常。比如在育龄期最常见的一个疾病叫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内高雄激素导致内分泌的紊乱,会抑制卵泡的生长、成熟,卵泡不能从卵巢里排出来。
2.情绪因素。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环境改变等,可能引起月经延迟。
3.卵巢功能衰退。围绝经期阶段,月经也会因为卵巢功能的衰退而导致排卵不正常。
量少=早衰?量大=排毒?正确认识月经量
正常的月经量在5毫升到80毫升之间。5ml约等于1可乐瓶盖容量;80ml约等于完全浸透5片卫生巾。总量多于80ml算过多,少于5ml才算过少。
有些女生觉得月经量过多说明身体好,能排毒,这也存在一个误区。月经血是我们身体里流淌的正常的血,长期经量过多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并非“排毒顺畅”表现。
粉红、鲜红、暗红、咖色、暗黑……
揭秘经血的血色密码
经血的组成包含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阴道脱落细胞等。月经量的颜色其实跟月经的量多少,以及流出来的速度有关。经血的量比较多的时候,那么血直接掺着黏液流出来,它可能呈现鲜红色;流得速度慢,被氧化了,可能会变成咖色;咖色再被黏液等稀释,可能会变成暗黑色。
有些人可能前几天就是一些淡粉色,后面就正常的鲜红色后面再变成黑色,如果月经周期很规律,量也正常,那么这样的变化都是正常的。
生育真的是痛经的“天然解药”吗?
有些患者痛经非常严重,每次痛经就跟生了一场大病一样,甚至下不了床。医生指出,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没有无盆腔器质性病变,是月经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疼痛。主要和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浓度升高有关,它会导致子宫强制性收缩,造成痛经。
部分年轻女性子宫颈管较为狭窄,或存在子宫后位、子宫屈曲等子宫位置的异常,经血与脱落的子宫内膜无法顺利排出,也会引起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存在盆腔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引起疼痛,而且这种痛经它会进行性地加重。
网上说治疗痛经最天然的方法就是怀孕生娃,这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怀孕后子宫增大,宫颈变软,分娩后宫颈口比之前松,经血能更顺利地排出体外,疼痛就能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怀孕的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并使其蜕膜化,痛经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对于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的痛经,怀孕生娃是不能缓解的。不管哪种痛经都对我们的身体有害。一定要找医生来评估,对症处理。
此外,温馨提示:一些广为流传的缓解痛经的方法,比如说喝生姜大枣红糖水、喝热水、泡脚、贴暖宝宝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紧张顾虑情绪等,对痛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经期可以狂吃不长胖吗?
网络上一直有一个传闻,那就是女性朋友在生理期随便吃,不会长胖。
事实上,来月经之前女性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上升,受激素水平影响,会出现水钠潴留,体重会稍稍增高。但是一来月经,激素水平回落,体内的水分就会排出。在这个过程中,体重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让人产生经期“随便吃不长胖”的错觉。但其实不是的,如果在经期摄入过多高热量的食物,完全不控制饮食,依然存在体重增加的风险。
经期可以同房吗?
经期同房存在健康隐患,容易导致盆腔的感染,出现盆腔的炎症,输卵管积水,宫内膜炎等等各种疾病。
来大姨妈的时候,姐妹们会担心它的量多量少,不来大姨妈就会更担心。月经经常会成为女性的一种焦虑的来源,在此,刘明星主任想和各位女性朋友说,要去像大海接纳月亮,形成潮汐的变化一样,去接受月经每个月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坦然接受,不去焦虑,就会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