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从齐国故都临淄的“路”,看穿越千年的齐文化
今天是10月2日,国庆假期的第二天,也是回到家乡临淄的第三天。
从出生到高中毕业,在这片临淄的土地生活了十八年,而后每次回来,都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归属感。我才属于它,它才属于我。
热爱临淄这片土地,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的家乡,更是对临淄本身爱得深沉。
临淄这座城市的历史,很少被人提起,但一旦细细品味,便深陷其中。
临淄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与许多城市不同,“临淄”这一名称从将近3000年前就从未变更。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此后,临淄一名,经过朝代迭代,从未变更。
这时有人已经记起,临淄,便是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之一齐国的首都。临淄也被称为“齐国故都”。临淄区有一个“齐都镇”,便是最古老的齐国临淄城的所在地,齐国历史博物馆也坐落于此。
齐文化标志
想讲清楚临淄的历史,齐国的历史,实在困难。但我这次用一个新颖的切入点来品味临淄的历史文化。
“路”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而路的命名,是一门大学问。二十一年来,走过全国的很多城市,在去过的城市里,至今我仍未发现像临淄一样,将几乎所有的道路以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命名的城市。大家最熟悉的路的命名,一般是以标志性建筑、又红又专的词语、催人奋进的词语、近代的英雄人物名字等命名的,比如“解放南路”“中山路”“胜利路”“太平北路”“北京东路”“火炬路”等等。但临淄的路名,均以齐国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建筑来命名,例如“晏婴路”“桓公路”“稷下路”“闻韶路”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这几个路名猜测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典故)。小时候在“围城”中感受不到这一特色,出了临淄,愈发觉得,临淄的道路,透着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积淀。这不仅仅是路,更是穿越了三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时空隧道。有时候,看着路边的路名标牌,竟如同看到了历史。
临淄城区部分区域地图(含晏婴路、雪宫路、闻韶路、稷下路、遄台路)
那么下面我将以临淄的路为切入,通过晏婴路、桓公路、管仲路、太公路、闻韶路、稷下路、遄台路、雪宫路、牛山路9条路,为大家分享与品味临淄的历史文化故事。
1 晏婴路
夏日的晏婴路路牌(西为闻韶路,东为稷下路)
很多人看到这个路名就已经对它的来历猜得八九不离十了。没错,它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晏婴作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婴的故事被记录在《晏婴春秋》一书中。
晏婴画像
我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关于“晏子使楚”的课文,我至今印象深刻。这也使得晏婴为众多人所熟知,他的故事也被时常提起。我想再次和大家分享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春秋》
晏子:“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晏婴是一个又灵活又坚持原则的人。晏婴出使到楚国,楚王知道晏婴的身材矮小,就命令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婴从小洞进去。晏婴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晏婴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招待晏婴的官员只好请晏婴从大门进去。
我们很多人经常使用“摩肩接踵”、“挥汗成雨”这两个成语。但其实,它们最初都是用来形容临淄城。
晏婴与楚王的再次较量
接着上面的故事,晏婴进城门后进去拜见楚王。楚王为了羞辱晏婴,就故意问:“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婴回答说:“不是的。齐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人们把袖子举起来,可以遮住太阳;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挥汗成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摩肩接踵)。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晏婴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婴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无以应答。
所以,“挥汗成雨”“摩肩接踵”两个成语最初用来形容齐国临淄的人口众多,后来“挥汗成雨”也可以用来形容“出汗多”,但是可能误传来得的“挥汗如雨”一般只用来形容出汗多。
可以说每次晏婴出使楚国,总能发生些奇妙的故事,也会诞生一些成语和典故,被后世津津乐道。再比如,广为流传的“南橘北枳”的故事也是相当精彩。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
大致意思就是,晏婴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最能言善辩的人,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您到时候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就回答:‘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楚王觉得这是个妙计。
晏婴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婴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官员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婴问道:“看来齐国人擅长偷东西的吗?”晏婴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叶子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擅长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其实,晏婴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有趣典故,比如“二桃杀三士”、“纪国金壸”、“智论生死”、“死马杀人”、“景公葬妾”、“烛邹养鸟”等等。推送篇幅有限,大家可以到某度或者文献里了解一下。
可以说,晏婴是临淄故土上的传奇人物,而晏婴墓就坐落在在齐国故城宫城北门外,在现今临淄区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处。
晏婴路边,有一连串的全长4000米的“晏婴公园”,内有齐国典故的雕像、宣传栏,被称为“七段五园十六景”。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人沿着晏婴公园散步。而这条路也是我小学和初中从家到学校上学的必经之路。可以说,这是临淄区与我感情最深的路。而晏婴,亦是齐国令我最为敬佩和最希望与之看齐的历史人物。
晏婴公园(图中为介绍晏子使楚的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