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临淄信息港 > 热点资讯 > 临淄新闻 >  为齐国都城600年,临淄的前世今生!

为齐国都城600年,临淄的前世今生!

发表时间:2019-06-22 01:14:18  来源:临淄信息港  浏览:次   【】【】【
临淄区,属淄博市辖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总面积66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1万。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临淄区,属淄博市辖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总面积66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1万。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一、历史沿革



1、西周至战国时期为齐国都城临淄。临淄故城在今临淄北。


2、秦置临淄县,治今临淄北,为临淄郡治;又置东安平县,属临淄郡。西汉增置西安县,与临淄同属齐郡;东安平县改属淄川国。


3、东汉、三国魏、晋三县同属齐国。南朝宋改东安平县为安平县,侨置高阳郡于西安县。北齐废安平县,徙高阳郡治出境,废西安县改置高阳县(治今北高阳),临淄县省入。



4、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临淄县,又析高阳县置时水县,大业初二县俱废入临淄县,属北海郡。唐属青州。宋因之。金属益都府。


5、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益都县,十五年复置,属益都路。


6、元末因故城倾圮,建新城于其南,即今临淄城。明、清属青州府。


7、1913年属胶东道,1925年属淄青道,1928年道废直属于省。


8、1939年后历属清河专区(1940年)、渤海行政第三专区(1945年)、淄博专区(1950年)、昌潍专区(1953年)。1958年并入益都县。1961年复置。1969年划入淄博市,撤县改置临淄区。


二、地名来历


1、原称营丘。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临淄故城。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汉书·地理志》 齐郡临淄注引臣瓒曰:“临淄即营丘也。”《水经·淄水注》:“今临淄城中有丘,在小城内,周回三百步,高九丈,北降丈五。淄水出其前,故有营丘之名。”


2、临淄。临淄地名源于淄水。《水经注•淄水》:“淄水又北径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


淄河是山东省境内一条重要的纵向河流,因河水呈墨绿色而得名。《括地志》云:“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关于淄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书.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河的传说。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中开篇就说: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


三、临淄为齐国都城六百余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传至六世胡公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 )。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临淄水,故更名临淄。


《史 记• 齐太公世家》载,约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国第七位国君齐献公由薄姑(今山东博兴)迁都于此,自春秋战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城。


1964年开始对故城进行多次勘探试掘,已查明故城分大小两城,总面积60余平方华里。小城套筑在大城西南隅,大城周长14158米,小城周长7275米,城墙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现在地面上的城墙遗迹犹隐约可见。《齐记》载,故城城门共13座。已探明11座,门道宽多在10米以上,干道10条,多与城门相通。人工挖掘的排水沟、护城濠与天然河流构成比较完整的用水、排水和城防系统。已发现炼铜、铸钱、冶铁和制骨作坊遗址多处。小城是贵族聚居的地方,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齐桓公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台周围有许多夯土建筑遗迹,是当时宫殿建筑区之一。大城内发现墓地两处,大型殉马坑一处。晏婴冢在城西南部,系后人修筑的纪念性墓葬。城东南部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方。


1984年兴建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