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临淄信息港 > 热点资讯 > 临淄新闻 >  【简读齐文化】(二)齐都临淄的城市格局

【简读齐文化】(二)齐都临淄的城市格局

发表时间:2019-04-19 12:45:52  来源:临淄信息港  浏览:次   【】【】【
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自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献公自薄姑迁都至此算起,至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所灭,历时630余年。如果临淄即齐国初都营丘的话,那么除去齐胡公在位时期,临淄作为齐国都城的历史可达800余年。

齐都临淄的城市格局○武振伟


1972年齐国故城平面图


  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自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献公自薄姑迁都至此算起,至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所灭,历时630余年。如果临淄即齐国初都营丘的话,那么除去齐胡公在位时期,临淄作为齐国都城的历史可达800余年。


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淄在战国时非常繁华,当时的纵横家苏秦曾描述说“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一》)战国时的临淄人口在三十万以上,一派繁荣景象。著名的战国史专家杨宽说:“在各国的国都中,以齐国都临淄规模为最大,也最繁华。”当年齐太公初封于齐之时,齐地还比较落后,《汉书·地理志》记载:“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人口少,粮食种植比较稀少。经过800多年的经营,临淄这座齐国都城,成为海岱之间的大都会。(《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


当年齐国的奠基者选中临淄作为都城所在地,是看中了临淄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管子·乘马》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防沟省。因天时,就地利。”临淄南有丘陵,东有淄河,西有系水,地理形势优越。特别是在建国之初,时刻面临东部强邻——莱夷人的威胁,齐国以临淄为国都,作为周王朝东部屏藩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齐国故城城墙遗迹


当年的齐国都城临淄距离今天的临淄区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主体坐落于临淄区齐都镇,故城东濒淄河,西依系水,呈两河夹一城的形制。齐国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小城套筑于大城西南隅,总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大城南北长4.5公里,东西长3.5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城基宽30米左右,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的遗迹。城的南边是官署的所在地,东北角以及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区,其间还分布有商业区。小城是宫城,位于大城的西南角,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周长约7公里。城的北部是宫殿区,现在尚存有高14米,直径86米的夯土台基,今称“桓公台”,是全城的制高点,传说是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称霸天下时,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西部是苑囿区,这里曾修建了大规模的离宫别馆,建筑华丽,景色优美。


据考古发掘证明,齐国最先营建的是大城,其修筑时间是在西周时期。最新考古资料和研究证明,齐国故城西北角的“古城”是西周齐献公建都的老城,约60万平方米。春秋时期,临淄城南扩。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后,田齐统治者在大城的基础上,又兴建了小城,作为宫城。据《齐记》记载,临淄城门有十三座,见于史书记载的有雍门、申门、扬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到春秋晚期,临淄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了。现已探明城门11座,其中小城城门5座,大城城门6座。战国时期,东方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就是建在稷门附近。经勘探,临淄城内有交通干道10条,其中大城内7条,小城内3条,其中最长的为4400米,最宽的为20米。城内道路纵横,将临淄城分切成十多个棋盘式的区域。这些交通干道大多与城门相通,大城的两条南北大道与两条东西大道在东北部相交叉,形成一个“井”字形,这一带应是齐城中最繁华的中心。


齐国故城排水道口


齐国故城在兴建之初,利用淄河和系水作东西两面的自然护城河,筑城之时,又在大小城南墙外和大城北墙外挖筑了人工护城河,与淄河、系水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临淄城内的排水系统布局也比较科学,考古发掘已探明临淄城内有三大排水系统和四处排水道口,其中经发掘的大城西墙排水道口建造精巧,水经石隙流出,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把天然的河流、城壕和城内的河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网。


齐景公殉马坑

在大城内还发现了大型的贵族墓区,共20多座,在其中一座齐国国君的石椁大墓四周,发掘出一处殉马坑,全长210米,宽5米,坑内殉马在600匹以上,分两行排列,都是侧卧昂首,场面宏大,威武壮观,反映了号称“千乘之国”的齐国强盛的实力。此墓墓主人可能正是春秋后期试图恢复齐国霸业的齐景公。


《国语·齐语》记载:“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经考古调查和发掘,齐国故城大城中部偏西和南部有大片战国、汉代冶铁遗址,东北部和北部有东周与汉代制骨遗址,中部阚家庄东南有汉代冶铜、铸钱遗址,中部偏南刘家寨周围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城南部有炼铁、冶铜和铸钱遗址。这些遗址所在应该就是工商之乡聚居的地域。管仲认为将四民分业定居,使其不“杂处”,然后可以做到“士之子恒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农之子恒为农”。(《国语·齐语》)通过这些冶炼遗址的发掘,也证实了齐国手工业和冶炼业的高度发达。

临淄作为齐国都城,见证了齐国称霸诸侯时的辉煌。齐桓公时,首霸天下,九合诸侯,中原各诸侯国在桓公号召之下,尊王攘夷,齐都临淄风光一时。齐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湣王时,“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临淄作为齐国都城,诸侯国君、使节络绎不绝,前来朝拜齐国国君。齐宣王曾在雪宫召见孟子,齐湣王于章华东门召见苏代。


临淄也是齐国屈辱的见证。公元前555年,齐晋平阴之战,《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齐军大败,晋国与诸侯联军一直追击齐军至临淄城下,“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壬寅,焚东郭、北郭……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临淄不仅郭城被焚,而且诸侯联军侵入齐国腹地,实在是齐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大的败绩。公元前404年,齐康公元年,齐国发生田和弑君之乱,三晋联合伐齐,齐国失败求和,“晋三子之大夫入齐,盟陈和与陈淏于雍门之外,曰:‘毋修长城,毋伐廪丘。’”(清华简《系年》第二十二章)三晋与齐国在临淄雍门盟誓,要求齐国不能修筑长城,不能讨伐叛将,让齐国自毁长城,实在是屈辱的城下之盟。公元前284年,燕国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与齐国战于济西,齐军大败。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国都城临淄,直下七十二城,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财货一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坚固的临淄城没能阻挡住燕军的攻打而失陷于燕国五年。公元前221年,秦军兵临临淄城下,齐国不战而降,秦将齐地置为郡县,临淄成为齐郡的郡治。

责任编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