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牙前的“豁”真是嗑瓜子惹的祸?多年来的困惑终于解开了!
一到春节,嗑瓜子几乎成了每个家庭聚会的必备项目。坐在沙发上,与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边聊天边嗑瓜子,似乎是过年期间的一个经典场景。这时很多人都会谈及一个话题:
A:你门牙这个“豁”是嗑瓜子留下的吗?
B:是呀!你竟然也有!
那门牙上的这个“豁”,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对牙齿会有什么影响呢?
门牙前的“豁”真是嗑瓜子惹的祸?
其实,很多人门牙上都有这个“豁”,这种牙也被称为“瓜子牙”。长时间嗑瓜子的确会造成“瓜子牙”,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比如一些外力导致的牙齿破损等。虽然嗑瓜子本身似乎无害,但长期频繁地进行这一行为,确实可能会对牙齿造成严重损害。
瓜子的外壳坚硬,咀嚼时和牙齿接触的面积却很小,因此施加在门牙切缘处的压强巨大,长时间用力咬开瓜子,不仅容易导致牙齿的磨损,还可能出现不规则的“凹坑”或裂纹。
特别是在长期不注意保护的情况下,这些损伤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牙齿的崩裂或缺损。最常见的后果是“瓜子牙”,即牙齿上留下明显的凹痕,影响外观和功能。
如果注意到自己的牙齿有磨损或凹陷的情况,尤其是门牙,最好及时去牙科诊所检查并进行修补。补牙齿的费用相对较低,早期处理能够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然而,虽然牙齿补好,甚至看上去“天衣无缝”,但是牙齿修复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继续不加节制地嗑瓜子。修复后的牙齿依然脆弱,过度嗑瓜子仍然可能导致再次损伤。
吃到这种瓜子,立马吐!
如何健康“嗑瓜子”?
- 不想长胖,控制在这个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坚果每周吃50~70克,平均每天吃10克即可,相当于带壳的瓜子1.5-2把。
- 保护心血管,要选择原味
来源:央视网
网络免责声明 | 文中内容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交流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