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的这种高发疾病,了解一下!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同时,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的高发。
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如何预防与治疗?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尚凡军在《健康临淄》中做了详细介绍。
左: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尚凡军
右:主持人 萧 桐
健康临淄来自掌上临淄00:0027:14
脑血管疾病三个主要危害
1、五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疗费高。
2、三低——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达标率。
3、一多——并发症多。
需要注意的四类人群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
2、肥胖人群和过度饮食人群:肥胖的人脂肪及胆固醇超标,为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过度饮食人群。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
促发脑血管疾病的五个常见诱发因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改变体位。
4、气候突然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用脑过久、用脑不当。
5、服药不当,如降压降糖将脂药物使用不当。
与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六个致病危险因素
1、年龄。
2、持续的高血压。
3、心脏病。
4、糖尿病。
5、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和高血脂。
6、吸烟。
九点防范不能少
1、情绪不能过分激动
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保持乐观心态和自我减压能力。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控制血压时凉时热、变化无常的天气易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尤其男性应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和疲劳,避免酗酒,有高血压的患者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
3、充足睡眠
秋冬季天气凉爽许多,入睡也容易了许多,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够7个小时,且睡眠质量要高。
4、合理饮食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因为饮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定时测血糖,定时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
5、适量运动
提倡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
6、严防感冒
秋冬季节温差大,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尤其当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时,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物,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如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等。
7、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
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摄盐多少才是合适的呢?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5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
8、携带药物
出游时,心脏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药物,出现症状时及早服药。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要及早医治。
9、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该定期检测血糖;积极识别脑血管疾病的先兆,一旦发生,及时送医。
1、突然面瘫、上下肢无力,尤其在一侧。
2、突然语言、意识或理解障碍
3、突然头晕平衡障碍、行走困难。
4、突然单眼或双眼失眠。
5、突然未曾经历过的剧烈头痛。
医师提示:
1、迅速识别脑卒中;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3、迅速将病人送到有脑卒中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
4、接受早期康复治疗。
版权声明:
本文系掌上临淄原创稿件,转载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请注明出处。违反本声明者,本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