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活动 | 临淄区小学数学教师暑期读书活动纪实1
暑假期间,在临淄区教研室的引领下,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制定了详实的暑期读书计划,采用个人阅读、论坛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暑期读书活动。本期让我们走进太公小学的团队,看一看他们的阅读成果吧!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学科理论素养,使新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在教研室的安排下,暑假期间,太公小学数学组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活动---“网上读书交流”。数学组成员结合《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等书的阅读,在交流群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老师们就“如何理解数概念课的育人价值”、“进行数运算知识结构整理的想法”、“教学数量关系算术运用和规律探究时怎么预设和突破疑难”、“重心下移的策略”、“对有向开放的理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一次次思维的碰撞时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收获与成长的同时激发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每一周结束老师们还会把自己本周读书交流的体会发到群中和老师们共享。
时间虽短,但是老师们的交流却很精彩。相信老师们通过学习对新基础的理论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有的老师也表示要趁热打铁继续阅读新基础的有关书籍,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为,不断提升自己。
再思考,“心”收获
李丛丛(太公小学)
伴随着教研组长提出的研讨问题:“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如何理解数概念课的育人价值?阅读数运算的内容,谈一谈:如果整理数运算的知识结构,或者一部分内容的整体综合设计,你有什么想法?”拉开了第一周研讨学习的帷幕。开启了再次翻阅《数学教学指导纲要》,再次反思交流的“学习之旅”。
一、从困顿,走向豁然开朗。
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知识的教学主要有数概念、数运算、数量关系、数和数运算内部规律探索四大部分。
记得上学期上数运算规律中的《加法结合律》,就“情境的创设与否”陷入了困惑中。在“新基础教育”看来:“创设现实生活的情境只是教学的手段而已,并非教学的目的本身。由于每天教学的连续性,完全不需要每节课都有生活的情境的创设。”但是没有情境的教学让我感觉特别别扭。因为一直以来,不管什么样的课,好像习惯了创设一个情境。并且那段时期,我正“用心”的研究“情境的创设”。把相关创设情境的书籍买来阅读,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了相应的情境。结果这时遇到了新基础,对于新基础提到的观点,虽然最终课上落实了没有创设情境,但是“打心眼”里却“不服气”,依然徘徊与设计不设计情境中。
经过这一年的研讨、学习、实践终于“心服口服”了。新基础重视了规律教学的结构:提出问题引发猜想----归纳推理----验证猜想----概括结论----总结拓展延伸。本周的学习,更加认识到:课的设计,创设情境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达到怎样的育人价值。
二、从照本宣科,到创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
之前组内上《负数的认识》,当时《纲要》上恰好有详细的教案。对相关内容读了好几遍,最后原封不动的按照书上上。当时就是感觉书上的应该都是最好的。可是在数次听校骨干教师的课,和多次专家指导,原来新基础教育的初衷不是给我们老师们一个模式,让我们去背这个模式,是鼓励老师们主动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
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教学中,首先我要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起知识间的网络结构。其次要明确每一节课的育人价值是什么,在此基础要明确教学目标。之前的教学目标仿佛作用不大,现在感受教学目标责任重大。同时,要注意知识间的整合,把“教结构,用结构”落实到课堂中。
三、从无结构,到“爱上”结构教学。
这一周的学习,让我有了纵向和横向整理知识结构的决心。不仅要纵向的整理出一到五年级的知识框架,还要围绕五年级上横向整理出相对应的知识结构。新学期要做到心中有知识框架,明确每一个教学内容所承载的育人价值。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专业素养。
这个假期,“新基础”让我们拥有了丰盈自己专业的机会,沉浸在阅读、交流学习中原来这么美好,这个假期我们结伴而学,用心遇见更多“心”的收获
边思边行,初见光明
李永杰(太公小学)
在数学团队的大家庭中感受着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研讨热烈氛围,使我不自觉地经历了几个转折阶段。从最初的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学习,到为了一个问题在书本中逐字逐句地寻找对应章节的关键词,到最后在同事们的耳濡目染中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到底该如何实践头脑中的理念。重新打开研究手册从问题入手开始再次细仔思考新基础常提到的“育人价值”、“重心下移”、“结构关联”、“有向开放”等等一系列的话题。在团队的带领下,自己受益匪浅!拨云见日,初见光明。
“新基础教育”中“长程两段”的教学要求,使我有了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更加大胆灵活,教学过程也更关注“重心下移”,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习得方法结构。考虑每节课的育人价值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结果,更加注重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发展性。
对于教材的把握除了打破常规之外,我还更加有意识地用运新基础理念来进行教学分析,比如在学习章节之前首先要上位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自己如何进行调整,及为什么做出的调查整。学生分析,要首先思考学生的基础状态,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生活经验,有什么样的能力支撑。再进行困难分析,学生的困难在哪?如何来解决?在教学过程环节,要具体要求写清目标任务,达到的层次。在学生活动层面,要详细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还是动手操作,把学生可能的预设分析到位。在活动中组织交流小结时,要通过提问让学生体现到什么?感悟到什么?课堂的开放度如何时做到有向开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成长的气息。努力让课堂体现长程两段的目标,育人价值的最大化等等,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感恩我们的研究团队让自己边思边行,初见光明。
“整体综合设计”的再认识
国艳红(太公小学)
初次接触“整体综合设计”教学策略源于吴老师的一次课堂指导,吴老师说:要依据教材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材进行整体综合设计。再次接触“整体综合设计”教学策略是自己讲的一堂公开课《小数加法》,我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课的前半部分带领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体的感知。这也就是我对“整体综合设计”教学策略的了解了吧,有些简单和狭隘片面,仅仅局限于一个单元的层面。通过这两周再一次和老师们交流学习。对新基础的“整体综合设计”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何谓“整体综合设计”
整体综合设计就是“整体策划”“综合设计”。
所谓“整体策划”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长程思考,对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教学长段或每个教学单元做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设计,使一节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学生成长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个“整体”是指“整体感悟”。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整体上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感悟和体验,它可以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形成新知识提供脚手架式的结构支撑。第二个“整体”是指“整体占有”即学生通过学习在对所学知识内化的基础上,以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方式从整体上占有这些知识。“整体占有”需要通过学生对教学单元的系统复习整理之后才能实现,因此“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过程是形成整个教学长段或教学单元的系统教学行为的策略。
所谓“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源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之间有效地互动,何以知道目标是否具体地得以落实,等等。
二、“整体综合设计”的好处
新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而“整体综合设计”可以养成学生主动发展意愿、结构迁移的能力、研究方法的把握、思维品质的提升、思想文化的感悟以及我们数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完成新基础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三、与“整体综合设计”互相联系的教学策略
“整体综合设计”要有意识的自觉运用三大教学策略来体现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感悟的策略、长程两段的策略、融合渗透的策略。在单元的起始课教学中,可以运用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这个教学单元的知识背景与类型有个整体感知。教学同一类知识时,可以运用长程两段教学策略,前面内容的教学是教知识结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后面的教学就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结构主动学习,来实现对同类知识的主动迁移。在每天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融合渗透的策略,教学中要关注渗透哪些思想方法、思维策略等来促进学生的养成和提升。
暑假阅读的收获颇丰,《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这本书虽然自己读过一遍,但是在这一次和老师们的共同阅读交流中却又读出了不同,读出了新意。老师们的发言时时触动着自己,希望开学后可以有机会和老师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相信肯定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在阅读中成长
曹永浩(太公小学)
本周,在国老师的带领下,我又重新读了《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第五章的内容。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初次读的看不懂;讲课时用到哪里单独读哪里的理解不全面;到这次在问题引领下的细细再读,又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首先,我对小学数知识的总结构,在脑子里有了清晰的轮廓。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知识的教学主要就是:数概念、数运算、数量关系运用,数和数运算内部规律探索的教学,而每一板块里都涉及的就是整数、小数、分数和正负数。当教师的脑子里对数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将知识清晰的教授给学生。
其次,通过读书,我也发现自己在数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如书中所说:教学散点化、割裂化、活动化现象。找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源头。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缺乏对整数认识的方法结构的把握,无法借助数的知识结构开展主动学习。
最后,我对数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想说的是,书中的内容很多,每一句话都需要慢慢理解体会,细细琢磨。说实话,这一周的阅读我也仅仅是对数概念的教学有了一定简单的了解,对于数运算和数量关系的内容也是粗略读了,接下来还需紧跟大家的脚步,不停学习。这本书,阅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理解,越读也越着迷!5
挖掘育人价值 促学生生命成长
赵 倩(太公小学)
“育人价值”在新基础中经常被提及,我也是在接触了“新基础教育”之后,才渐渐了解什么是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以及如何在课堂上体现育人价值。其实,长期以来大家对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在接触新基础教育之前,我总以为“育人价值”等同于“德育。”
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就是体现了本节课的育人价值。其实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存在偏差的。另外也有的老师认为“育人价值”仅体现知识的掌握上,把教学重难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记忆上,忽视了数学知识被发现、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身,忽视学生需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生命实践体验。忽视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提炼抽象的形成知识过程。其实这些都是对“育人价值”认识的偏差和误区。
《纲要》明确指出了“育人价值”的理论意义:是指每一门学科可能对学生的身心、精神世界、个性,人格,思维方式等产生的积极和发展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强调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数学学科独特的价值,二是不同内容具体的价值。
一、.数学教学的独特价值
除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以外,还体现在: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帮助学生建立猜想发现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
二、不同内容的具体价值
从数学学科的层面上,小学数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又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教学内容 |
教育价值 |
|
数知识的教学 |
数概念的教学
|
借助于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数概念不断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感悟数认识的框架性结构的存在。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数的意义、组成、读写、排序和分类,在把握数的构造结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数;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沟通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了解前人创造发明数的原理之所在,使学生感受渗透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
数运算的教学
|
借助于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抽象以及在多种算法中作出恰当选择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养成根据自我需要做出正确选择的自动学习的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和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 |
|
数量关系运用的教学
|
借助于数量关系运用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问题,并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抽象的必要和艰难,感悟渗透其中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帮助学生通过发现事物数量关系及其各种不同的转换路径和思维策略的选择,通过对数量关系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特殊的逻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把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转化为自身的逻辑推理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的力量。 |
|
规律探索的教学
|
借助于规律探索的教学,使学生经历规律发现和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发现和形成过程的来龙去脉,建立发现和猜想的自觉意识。感受数学中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并逐渐建立起类比猜想和结构迁移的思维习惯。 |
|
图形概念的教学
|
借助于图形概念形成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感知-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建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
|
形知识的教学 |
图形测量计算的教学
|
借助于图形计算的教学,使学生经历图形特征和相互关系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图形之间的内在关联,真切的体悟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发和提升学生的类比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三维的空间概念,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关系的思维方式。 |
概率统计的教学 |
描述统计的教学
|
借助于描述统计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样本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特征量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会制作统计图表,学会计算反映数据集中趋势代表量的平均数;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升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水平和能力;使学生感受和发现现实生活中不确定的随机现象,提升学生发现和把握随机现象发生的统计规律性的能力,并能根据这些规律对未来可能做出初步的预测与判断。 |
教师只有通过对以上育人价值的分析,才能使课堂中生成丰富而又多元的资源,数学教学才能有可能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才能构建一种唯有数学学科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学科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