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起跑线》 临淄教育如何降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主持人:家庭本应是爱的源泉,幸福的港湾。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致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2017年上半年全国结婚558万对夫妇,离婚185万夫妇,正好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对新人去结婚的时候,就有一对去办理离婚。孩子是无辜的。父母要离婚,势必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高离婚率下,如何将孩子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
王老师:是啊,现在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有一次我们让一个班的孩子做房树人的绘画心理测试,这个心理测试会让受测者释放一定的负面情绪,并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一个孩子的画面里人物的胳膊是断掉的,我小心翼翼的跟这个孩子聊天,没说几句这个孩子就哭了,原来他的父母离婚了,他和姐姐跟着爸爸,一年见不上妈妈两次,他说他特别想妈妈,边说边哭。可见父母的离异对这个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主持人:这孩子太可怜了。那是不是所有离异的家庭孩子都会受到这么大的伤害呢?
王老师:那倒不一定。如果单亲一直处于对婚姻的抱怨,离婚以后心并没有离,还在不停抱怨离开家庭的那个人,比如逼迫孩子去仇恨他的亲人,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受到心理创伤。有一个来访者对他的父亲就只有仇恨,也是父母离异。我说你可以试着给自己的爸爸打个分,如果最好的爸爸是10分,最不满意的爸爸是0分,你可以给你的爸爸打几分呢?他说0分,甚至是负分。
如果亲人离开以后,家庭还是接纳他的,宽容的,而且鼓励孩子和离开的亲人继续交往,协助对方尽养育孩子的责任,对孩子的伤害就会变小,甚至没有伤害。我有一个同学,她初中时父母就离异了,但她特别的优秀,尤其是婚后的生活,特别的甜蜜幸福。
主持人:那不知道她的父母是怎样做到的?
王老师:单亲家庭的孩子要想发展的好需要一些条件:
一是带孩子的母亲(父亲)必须是成熟的人,个性独立、开朗、快乐,并且乐于关照自己的孩子。要迅速成长。
二是母亲(父亲)要有良好的社会身份与不错的经济收入,住房要宽一些,这样容易形成孩子与母亲(父亲)各自的空间。
三是孩子生长的环境,如社区、幼儿园、小学等不歧视单亲家庭的孩子。
四是离婚的父母彼此宽容、认同,没有相互的怨恨、冷漠与隔绝,双方在孩子面前要维持一种亲情。
五是有一个彼此和睦的、扩大的亲友系统,如果孩子喜欢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阿姨、叔叔等,他们都共同来关心孩子的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某一性别角色的教育是常常遇到的问题。这时,单亲家长可以借亲戚、朋友等,弥补在某一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例如,如果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儿子,就可以鼓励孩子多和舅舅、表哥、外公等角色共处。
六是离家的母亲(父亲)要保持与孩子的接触,并承担抚养与教育的责任,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母亲(父亲)。
如果以上六点都具备,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不会出现问题,如果缺少其中一两项,基本是可以缓冲的,也不会有大问题。如果缺少两项以上,未来就很难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