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卫生院预防冬春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方来啦!
国家12月7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发布,在疫情防控措施上有了跨越式的改变和进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人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临淄区卫生院为推动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引导群众科学合理用药,根据市卫健委《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结合目前新冠肺炎流行趋势及气候特点,推出防治新冠中药配方,供广大群众选用,为临淄辖区居民保驾护航!
1
方药预防
02
外治法在中医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中医外治法如揉按特定穴位、佩戴中药辟瘟香囊、中药足浴、穴位贴敷等以调畅气机,芳香辟秽,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预防作用。
(一)穴位保健
指压穴位:指压按揉相应穴位,用一手拇指按压1分钟,然后重复另一只手,反复按压3-5次。可选迎香、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按摩,可以调畅气机,益气扶正。
(二)中药辟瘟香囊
用广藿香3g、羌活3g、白芷3g、柴胡3g、苍术3g、细辛3g、吴茱萸3g,上药共研成细末,装入布袋内,挂佩在胸前,时时嗅闻,可以连续使用1-2周。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中药足浴
用羌活9g、独活9g、当归9g、生黄芪9g、桂枝9g、艾叶9g,水煎30分钟,水温适宜后足浴,水位应超过踝关节以上,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每次约15-30分钟,起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的功效。
(四)穴位贴敷
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以防邪侵袭,预防疾病。多选用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3方凹陷处)、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定喘穴(大椎穴旁开0.5寸)等。
注意事项:
1.贴敷前用鲜生姜片把穴位擦红,效果更佳,成人贴敷时间为5-8小时,儿童4-6小时即可。
2.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如果出现明显的红、肿、痛及瘙痒,需及时揭掉药膏,避免抓挠。如果敷贴部位局部有水泡时,应到医院皮肤科,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以防感染。
4.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不宜贴敷。
5.孕妇、2岁以下的小儿及对胶布过敏者慎用。
03
中药代茶饮
预防流感也可以通过中药代茶饮,温和调养体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1.党参苏叶茶:党参3g、苏叶3g,代茶饮,适用于气短、易出汗、乏力的气虚人群;
2.百合桑菊茶:百合6g、桑叶3g、菊花3g(非野菊花或苦菊),代茶饮,适用于口舌干燥、五心烦热的阴虚人群;
3.藿佩薄荷茶:广藿香3g、佩兰3g、薄荷3g,代茶饮,适用于痰多不喜饮、肢体困重、胸腹胀满的痰湿人群;
4.花青芦根茶:金银花3g、大青叶3g、芦根6g,代茶饮,适用于口舌易生疮、内热偏盛人群。
服用方法:取上述处方之一放入水杯,倒入开水,浸泡后不拘时服用,每日一剂,在流感流行期间可长期服用。
04
食疗预防方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原则,结合时令特点、体质及地域因素,可以选用食疗预防处方。
1.黄芪山药鸡汤:生黄芪9g、山药15g、生姜6g、鸡肉300g。
功效:健脾益气
适用人群:气虚易感者。
2.百合莲子银耳羹:百合15g、莲子15g、银耳60g。
功效:养阴润肺
适用人群:气阴两虚兼失眠者。
3.太子参山药扁豆炖瘦肉汤:太子参9g、山药9g、炒白扁豆15g、猪瘦肉300g、大枣3枚(去核)、生姜3片。
功效:健脾祛湿
适用人群:脾虚湿盛者。
05
生活起居预防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受凉。饮食清淡、规律,多喝温水、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提高机体免疫。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提高人体防御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勤通风。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保持社交距离或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
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坚持体育锻炼,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御寒能力。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加强情志疏导,以改善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情绪。通过读书听音乐,并配合体育锻炼,也可以通过静坐或静卧,使精神清宁,病气衰去,身心健康。
